微旅行出门不走远,寻觅一座客家村居的故事
我们周边的环境,因为熟悉而忽略,比如说一条街上也许有种事物,但我们最后只关心其中的两三件。久而久之,我们眼中的东西因为熟悉而被忽略。当我们用在家旅行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生活的周边,会忽然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曾经被我们忽略。 而这次,小编的同事将带着各位,在他熟悉的南城雅园走一走。带大家去客家村居里瞧一瞧。
在开始这一次东莞微旅行的时候,我的目光从我家的阳台望出去,看到远处的树,樟树、榕树,从树梢再向更远的地方望去,是一片鳞次栉比的楼房。我目光所及的这一片地方是雅园社区。我决定去那里旅行。去雅园,这个只离我家两公里的地方旅行。 陪我旅行的是雅园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张吉文。张吉文从小就生活在这个有年历史的客家村落里。这十几年来这个叫雅园的村落已经不复他儿时的面貌。鸭形岭已经变成雅园,小土山岗几乎不见了,成片成片的荔枝林也被硬化的道路和各种建筑替代。 但是鸭形岭依然有他很多的记忆。老屋上的一片瓦、一棵坚持着生长着的树。在他的带领下,我在自己家门口的这一片村落里,读到了很多的故事。 一棵有故事的树 百花林还没有成为公园之前,有一棵近百年树龄的乌榄树,很多年前就在那里生长着了,乌榄是橄榄的一种。后来这里新建起学校。乌榄树正好在校园的外边,大门口的位置。它本来一定是会被砍掉的。因为它长的不是地方。张吉文很小的时候就在那棵树下玩耍。秋天九月的时候会捡拾树下的乌榄,拿回家洗净,温水泡软,将果肉制成酱,跟米饭混搭,做成饭团。滋味悠长的紫色饭团是他童年的一种美味记忆。榄核用来核雕或者成为农村娃儿戏的一种玩具。他想把这份记忆保留下来,建议学校把那树就留在那里。如今簇新的学校已经建起,可喜的是那一棵树没有被打扰,被保留了下来,连同它足下的一大堆泥土,被厚厚的包裹起来,没有伤筋动骨。我们去看望它的时候,枝繁叶茂。张吉文说,秋天就会有果子,到时候请你吃它果子做成的乌榄饭。 城市的变化谁也阻挡不了。一棵树的命运,记载着人的一个记忆,也承载着这片土地上最深的情怀。非常幸运,在我们经过的路上,能够看到这一棵乌榄树。如果你去雅园,也去静静地看看那棵树吧!那么粗大的乌榄树能够出现在城市的街道上是不容易的。张吉文说,一般这样年头的橄榄树只有去偏远乡村里寻得,它能保留在城市的街道旁就是一种幸运。 老屋里的时光沧桑 外环路把雅园社区分成了两半。一半主要是工业商贸区,另一半是居民居住区。从外环路的雅园跨线桥下穿过,便来到雅园老社区的。张吉文说,他们正在重新修整社区公园。以前有茂密的丛林遮天荫蔽日,杂草丛生。经过修整让阳光撒进来,变得舒朗,还种下了网红树木黄花风铃木。在榕树下建立了阳光书屋读书长廊,那将是未来孩子们读书的地方。 远处榕树下,孩子们在嬉戏打闹。新修的灯光篮球场,夜晚就会迎来热闹。张氏宗祠,重修后,将会活用起来,做一个文化平台,利用祠堂内闲置地方,建设村史民俗展览馆。我们看到一片老屋上的瓦。瓦片上清晰地印着一只猫儿的足迹。让你感慨,时光沧桑,岁月流淌。两百年前,当时建祠堂时,先民用的手工制瓦,一只猫曾从上面悄悄走过。多少年后这片瓦依然记载着当时猫留下的踪迹。 张氏宗祠会举行许多客家民俗的活动。端午节裹咸粽、冬至做萝卜粄、中秋灯火巡游、节日游园会等等。宗祠屋脊上的雕花重新熠熠闪光,虽然一切都是簇新的,但是新鲜的好看。牌匾是这样写的:曲江遗世泽,金鑑著家声。 深藏在水库旁的宝藏 朝西平水库方向走,可以见到原来鸭形岭小学的旧址,后易名雅园小学。从一个下雨天到处漏水的土墙瓦房子,再到全体村民捐资在原地拆了旧学校新建坚固的洋房学校,再后来街道联合办学撤销废置,这栋建筑记录着雅园人们崇文重教的传统,也是中国农村教育的一个发展缩影。村集体为盘活集体资产,经招商引资。在90年代撤销以后,学校一直都空置着。如今已变身为一间民宿酒店。据当年很多在雅园小学上学的学生回忆说,这个校园记载了生命美好记忆。经营方很体贴这里出去的莘莘学子,故取名“绿巢”,有寄望百鸟归巢,多回来家乡看看之意。也以小学主题创造了很多的漫画作品。 我们来到这家叫绿巢的民宿酒店。清新雅致,酒店一共有38间房,每个房间窗口都面向西平水库。西平水库轻柔的波,在淡蓝的烟里,隐隐约约。从窗口望去风景就在眼前。 平日里有很多人会到西平水库的周边,散步,骑行,摄影,垂钓。你不会想到就在你家门口的附近,这样一个村落里居然藏着这样一个宝藏。 民宿每间房也就一二百块钱。清淡闲适,湖景风光。小憩一下可以感受到世外桃源般的宁静。网上搜了一下,绿巢居然在东莞民宿中排名第一。如此好的成绩,却不为我们所知道,就静静地蛰伏在这里。就是此行的一个最大发现。 继续往水库的方向走就来到湖边,对面是绿色世界。原生态,树木、湖水、堤岸、沙滩。清风徐来。宠辱皆忘。不禁要感慨,这就是离家只有两公里的地方,这就是你一脚油门就能抵达的地方。这样的旅行,不在距离长短,而在于它能够承载旅行的全部意义。 惊艳了味蕾的一道菜 雅园社区是一个古老的客家村居,美食是自然少不了的。推荐你去一个地方吧。 全福大排档。它有着大排档应该有的样子,但不同的是它的出品。招牌田螺煲。内容十分丰富:田螺、牛杂、鸭脚、鹌鹑蛋、豆腐、酸萝卜、酸笋、花生米,各种食材的味道毫不违和地配伍相容,结结实实大大的一盆碗,才60多元。滋味浓郁绵长。牛杂软糯,萝卜酸爽提味,惊艳了你的味蕾。 张吉文说,这道菜最大的美味来自于里面的一位提鲜植物:九层塔,味道浓郁,滋味不凡,全是九层塔把这诸多的食材,调和的让你欲罢不能。 其实九层塔就是乡间田野里树根下的一种极普通的小草,张吉文介绍说,客家人很喜欢九层塔,以前门前屋后都长有,烹饪多用于炒田螺调味,风味独特。我们在行走时随意就发现了它,不认识的人怎么能知道,它有那么大的能耐,让一锅菜滋味非凡。 全福大排档的掌勺人是雅园80后本土村民阿灵,他曾是东莞星级酒店的大厨,前些年回来村子创业,和家人一起开了这个大排档,一家子幸福在一块经营起生活,他自小在村子里长大,对客家菜的做法与食材,从小耳濡目染,烂熟于心,善用九层塔,其实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从你们家门出发,走不远,进入一个村子,了解她的往昔,触摸她的乡愁,品味她的美食,感受她的风景。在东莞这样的乡村很多。亦城亦乡的格局,让我们只要踏出第一步,就能感受到“微旅行”的无穷魅力。 文图:东莞日报 王红林 视频:I东莞陈穗岚 编辑:东莞日报 陈秋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cengtaa.com/zzshxcf/7195.html
- 上一篇文章: 蜜蜂科普长在田间是草,吃到肚里是宝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