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领略了茶卡盐湖的美景,也目睹了游人如织的场面,国民素质有待提高,景区管理有待加强。继续向前进,前往都兰,探寻那神秘的九层妖塔。

探寻九层妖塔

8月19日

今天早8点从茶卡出发,骑行25公里后抵达旺尕秀垭口,然而并没有比前天翻越海拔米的橡皮山轻松多少。路上的轿车明显少了很多,也见不到游客了,几乎都是大卡车。只见那些大卡车刹车踩的车轱辘都冒了烟。近些再看,原来是洒水降温产生的水蒸气。到了垭口,回头看看我们过来的山路,醒目的警示牌提醒着注意安全,死亡人数是贴上去的,看来还在不断刷新。上午的天气因为阴天,还是有些凉,中午放晴后又热又晒。高原的天气就是这样,早穿棉袄午穿纱,骑这么多天也适应了。中午在路边吃饭休息,旺仔姑娘为我们煮面条。这段路上一片荒凉景象,人烟稀少,初见还觉得新鲜,但戈壁滩看久了便也觉得如鸡肋一般。不过这些天总能看见羊群或者牛群过马路。最后的大概10公里,看似平路,其实是缓上,很是吃力!不过快到都兰的时候,路边有了树,给这荒凉的盆地增添了许多绿意。今天骑行了多公里,最后于下午4点抵达都兰县城。由于今天到的早,下午我们决定去探访“九层妖塔”的原型——热水古墓群。我们刚登上主墓的时候,一只狗跑了过来,我们还紧张了一下,怕被咬,离近些发现它很友好,更像是给我们带路的,守护这片墓群的神犬。跟着神犬简单转了转,我们停下他就在前面等着,很是有趣。后来貌似它很喜欢我,和我玩了起来。出来之后这只神犬去追田鼠了,没想到还真被它逮住咬死了。在这一大片荒草地上,有一个大棚外观似的建筑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走近些有人出来拦住了我们,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位守墓人,因为盗墓分子猖獗,他夜以继日在此守候五年有余了。他告诉我们现在墓室是不对外开放的。我们和这位守墓5年的老大爷聊了很久,算是对这古墓群有了初步的了解!看过《盗墓笔记》、《鬼吹灯》的都听过一个词——九层妖塔,但是九层妖塔并不是传说,也不是虚拟,它真实的存在于青海省,它真正的名字叫做——九层妖楼,还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发现距今一千多年的大型墓葬群。经过发掘,考古人员惊喜地发现墓葬群中有一座被称为“血渭一号大墓”的墓葬尤为壮观。但是对于这个墓葬当地藏族人却一直流传着很多古老的传说,当地人称之为“有妖怪的高楼”,并称作“九层妖楼”。考古人员通过对这一墓葬的进一步发掘发现,此类墓葬形式以前从未发现过,相当奇特。掘开上层泥土在地底下竟然耸立着一座用数千根巨木搭成的“金”字形木塔,用泥石夯砌而成,千年柏木构成了塔身,一共分九层,每根大木上都刻满了藏族的秘文,故称“九层妖楼”。关于这座古墓的在当地藏族人之间流传着不吉利的传说,称作为“有妖怪的高楼”。墓葬属唐代早期吐谷浑王室墓葬,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吐谷浑墓葬。因为吐谷浑在7世纪被吐蕃灭掉,当地人可能是害怕被自己祖先灭掉吐谷浑人的仇恨而将他们称作“妖怪”的吧。吐谷(yù)浑(公元年—公元年),亦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称之为阿柴。吐谷浑是5世纪在青海之路上活跃的贸易之民,支配着东起今四川省西至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青海之路地区,掌握了东西贸易的全部势力范围。6世纪有一位受吐谷浑保护西行取道青海之路的北魏的使者宋云,去天竺途中撰有《宋云行记》如此记录了途径吐谷浑都城:“发赤岭西行二十三日,度流沙,至吐谷浑国。途中甚寒,多绕风雪,飞沙走砾,举目皆满,唯吐谷浑城左右暖于余处。其国有文字,况同魏。风俗政治,多为夷法”。可见吐谷浑并不是现在当地人称为“妖怪”的野蛮民族,而是具有独特文化的民族。公元年,吐蕃攻破了吐谷浑,吐谷浑王诺曷钵带着妻子弘化公主仓惶逃往千里之外的凉州,并向唐高宗请求支援,高宗便派大将薛仁贵带了10万兵马前去驱逐吐蕃,但遭遇了吐蕃40万大军,结果大败。立国年的吐谷浑宣告灭国。血渭一号大墓周围还有两百多个古墓,经过考古专家研究,它们都是吐谷浑的王室成员。目前,考古人员仅发掘了墓葬一、二层,出土了大量陪葬物品和陪葬的马、牛、羊等动物遗骸余具。在众多的随葬品中,有古代皮靴、古藏文木片、古蒙古族文木牍、彩绘木片及金饰、木碟、木鸟兽、粮食和大量丝绸。考古人员还在墓葬前发现了5条葬马沟和13个环形牛、狗等动物陪葬坑,出土了87匹马的完整骨架及大量其它动物骨骸。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当时的考古工作只进行了两层就戛然而止了呢?按照当时的说法,因为这座古墓的规模过于宏大,而保护文物的能力有限,所以考古人员只发掘了两层,不曾深入其中,和秦始皇陵一样。然而,当时还流行另一种说法,说是挖着挖着经常有许多怪异的事情发生,于是便停止了挖掘。不过,事实到底是怎么回事,也只有当时参与的人才知道。血渭一号大墓墓冢呈塔状结构,大概1米左右就用一层排列整齐横穿冢丘的柏木做梁,如盖楼一样!共有九层!这些柏木直径粗达60厘米,没有年长不出这样的木材,青藏地区是没有这些木材的!这也是最让人费解的!按照当今计算,这样大型的墓葬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应该需要一万人用时一年以上才有可能修筑完成,由此也可以想象其规模的宏大。此外,大墓周围还分布有数十座小型墓葬。而整个都兰县内的墓葬多达0余座。由于人力和资金有限,这里上千座吐蕃古墓正惨遭盗墓者洗劫,面临着灭顶之灾。随着吐蕃墓葬群影响的不断扩大,这里遭到了盗墓贼的频繁“光顾”。一段时间内,盗墓者甚至动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推开封土,疯狂盗取珍贵文物。经过青海省多次专项行动打击后,盗墓分子虽有所收敛,但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盗墓活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据统计,都兰县境内约0余座墓葬已有近一半遭盗掘。同时有些领导也参与其中,现均已依法处置。听守墓人讲了这些故事后,天色渐晚,向山上看仿佛有很多人在盯着我们,用单反拉近才看清是树,但还是不免脊背发凉。时间不早了,我们回城休息,明日再战。最后,和大家来个小互动。这幅图是主墓,看看像什么?猜对有奖……你想到了什么,欢迎留言喔。下周四(10.31)带大家走进柴达木盆地腹地,敬请期待。我是子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cengtaa.com/zzsjbxx/7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