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蕺菜原名蕺,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下品。《唐本草》载;此物“叶似荞麦,肥地亦能蔓生,茎紫赤色,多生湿地山谷阴处,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关中谓之莛菜。”《蜀本草)载:“茎叶俱紫,赤,英有臭气。”《本草纲目》载:“其叶腥气,故俗称鱼腥草”,又引赵权文医方云:“鱼腥草即紫蕺,叶似荇,其状三角,一边红,一边青,可以养猪。”按上述历代本草所述,与今日所用的鱼腥草相同。

岑草《吴越春秋》,蕺《名医别录》,菹菜《新修本草》,紫背鱼腥草《履巉岩本草》,紫蕺《救急易方》,菹子《纲目》,侧耳根《遵义府志》,九节莲《岭南采药录》,折耳根、肺形草《贵州民间方药集》,臭腥草《泉州本草》。

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cordataThunb.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

生于沟边、溪边或林下湿地上。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宣汉县、宜宾市宜宾县、蕨溪镇、屏山县、广元市苍溪县、巴中市巴州区、南充市仪陇县、雅安市雨城区;重庆市石柱县;贵州省铜仁市;湖北恩施利川市、襄阳市樊城区、宜昌市当阳市等。

鲜品全年均可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鲜鱼腥草除去杂质。

干鱼腥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根,快速洗净,晾至半干,切段,低温干燥。

鲜鱼腥草茎呈圆柱形,长20~45cm,直径0.25~0.45cm;上部绿色或紫红色,下部白色,节明显,下部节上生有须根,无毛或被疏毛。叶互生,叶片心形,长3~10cm,宽3~11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绿色,密生腺点,下表面常紫红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具鱼腥气,味涩。

干鱼腥草茎呈扁圆柱形,扭曲,表面黄棕色,具纵棱数条;质脆,易折断。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穗状花序黄棕色。

均为统货,不分等级;以无根、茎软、淡红褐色、茎叶整齐、香气浓者为佳。

辛,微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水分(干鱼腥草)不得过15.0%(通则第二法)。

酸不溶性灰分(干鱼腥草)不得过2.5%(通则)。

浸出物干鱼腥草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10.0%。

书籍免费领!你没有听错,真的免费领

      ▼      更多精彩推荐,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cengtaa.com/zzsycjb/7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