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丨刘晓都

一个跨界展览与一座公立美术馆的试错实验

张朝贝

摄影

深圳壹次方广告有限公司

图片提供

坪山美术馆、阿尔敏·莱希画廊、BANK/MABSOCIETY及艺术家

版式设计

乐天

(图文未经《Hi艺术》授权,不得擅自使用)

收到建筑师的展厅空间设计方案时,坪山美术馆馆长刘晓都和策展人崔灿灿发现,一个常规展览的布展时间根本不够。经过了一番紧锣密鼓的工作后,10月24日,坪山美术馆新展“九层塔”得以完整亮相。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由艺术家、建筑师和平面设计师联合完成的展览。这也是一个展期将持续近一年之久的系列展览,除了目前呈现的第1、2回,未来还有7个项目陆续呈现。在我们的采访中,刘晓都说这是一次允许失败的尝试,不过从现在的展览效果看,它已经成功了。

坪山美术馆馆长、建筑师刘晓都

一次前所未有的跨界尝试

一个展览如何让你感到新奇?有时候是从一张海报开始的。

从深圳宝安机场到坪山美术馆需要两个小时的车程。我看很难说自己看到的展览是政纯办和李青的个展,尽管建筑的空间呈现和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都是基于对艺术家作品的解读。然而,正是因为建筑师和平面设计师的介入,坪山美术馆三四层两个相同空间的展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这是一次跨界行动的展览,艺术家、建筑师和平面设计师分工协作,没有主次和中心,也让观众看到了展览并不是刷一面墙、打个灯就可以完成的。但与此同时,相比于如今已然流行于艺术圈内外各种眼花缭乱的低质的跨界,其实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没有跨什么界。无论是艺术家、建筑师还是平面设计师,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做专业的事情。

政纯办个展“团结就是力量”展览现场,“九层塔:空间与视觉的魔术”第一回,空间呈现:王子耕,平面设计:刘治治

作为“九层塔”系列展览的第一回,坪山美术馆三层展厅的政纯办个展“团结就是力量”,由建筑师王子耕进行空间呈现,刘治治负责平面设计。整个展览现场几乎都被一种纯粹的蓝色所覆盖,这是政纯办的基调颜色;而展览现场取材自象征集体主义的老旧物体轮廓,以及展览海报中拥挤的字体排版,都恰如其分地呼应了这个由洪浩、萧昱、宋冬、刘建华、冷林组成的艺术小组对于关于集体主义的思考和讨论。

而在美术馆另一个展厅中,由建筑师李涵进行空间呈现、梅数植担任平面设计师的李青个展“陈列与重现”,则在相同的空间条件和资金预算下,打造了一个类似于考古废墟的场地。李青的装置绘画挂在废墟的残垣断壁,如同原本嵌入其中的旧窗;艺术家近几年拍摄的杭州周边城乡接合部的房子,则平铺在人为搭建的废墟地面上。李涵对李青作品的陈列,在梅数植的海报中又被极具障碍感的视觉设计打乱重现。

李青个展“陈列与重现”展览现场,“九层塔:空间与视觉的魔术”第二回,空间呈现:李涵,平面设计:梅数植

展览开幕之时,从事建筑行业30余年的刘晓都担任坪山美术馆馆长已一年有余。我们和他聊了聊这次展览,以及这座公立美术馆目前和未来所要做的事情。

不是跨界,而是拓展自己的边界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这次展览的想法最开始是如何形成的?你跟策展人崔灿灿是怎么沟通的?

刘晓都(以下简写为刘):崔灿灿是策展人,其实我也参与其中,负责设计的部分。我觉得他的策展思路还是挺特别的,他愿意想一些更远一点的事情,而不是按照固定的套路去做展览。所以在我们聊的过程中,就确定了这个系列展览的方向:找一个艺术家,然后找一个建筑师做空间的呈现,也就是说建筑师所做的既具有独立的作品性,同时这种独立性又基于对于艺术家作品的解读,再找一个平面设计师做展览的视觉传达,变成一个完整的展览呈现。我觉得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它是对展览本身的一种探讨。

Hi:这个方向和你建筑师的身份是分不开的?

刘:作为建筑师,肯定对空间会比较敏感。美术馆空间是建筑学里非常重要的公共空间类型,我对于艺术作品如何在建筑空间中呈现一直很感兴趣。当然这次展览与我建筑师的背景和坪山美术馆的定位都有关系,坪山美术馆邀请我做馆长,希望在艺术为主的定位之外,借助建筑师的身份进行不同领域跨界。跟崔灿灿也聊起来他策展中的空间设计,觉得挺契合的,大家都挺兴奋。因为这是一种新的东西,能够产生某种碰撞,现在确实达到了我们所预想的效果。

展览现场的海报设计政纯办个展“团结就是力量”布展现场

Hi:在你最开始的认知里,艺术和建筑是可以相通的吗?

刘:如果是纯粹的建筑展览,它的对象是建筑的空间形态本身。但这次展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cengtaa.com/zzsylzy/8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