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丨汕头特区晚报作者丨路边青草金不换炒田螺煮沙蚬去一位农家朋友家吃饭,有一道菜是白切鸭,那是自家养的肥大的鸭子,蘸酱也是自个儿配制的,用的是大蒜、姜、少许辣椒一块剁碎后,加上盐味精等调料用油炸出来的,醮吃鸭肉,肥而浓香。蘸酱中还配有一种我们叫作“金不换”的调味香菜。金不换是一种草本植物,芳香,清凉,又有臭苏,香菜仔,鱼生菜,九层塔,光明子、鱼香草等等的叫法,有除腥去膻作用。做菜时放入适量的金不换,不仅可以去除腥味,还可以闻到一股诱人的植物香气,煮制卤肉时加入金不换的话,可令卤汁更香。我说我很多年没有吃过金不换了,还是我在上中学的时候,一回同学家里过节,有一道菜是炒田螺,调料里面放了金不换,非常非常的香。后来在外面虽然好常吃到炒田螺,但都没有金不换这个调料,而且我也从没有在哪里碰到有卖,所以对那次的炒田螺是记忆深刻,回味无穷啊。朋友的妈妈说,这是她在路上碰见的一棵野生金不换上摘来的,想吃炒金不换炒田螺吗,我明天去捞,我家的鱼塘里有很多田螺。进而又从田螺聊到了沙蚬,因为同是淡水里的贝类,我们老家那边常见,不过我也是几年没有吃过、见过沙蚬了。朋友妈妈说,沙蚬煮汤的时候,放几瓣金不换,汤的滋味会特别甜香。又说,她知道某处河里的沙蚬特别多,她也是捞沙蚬的能手,每年夏天的时候她都会去河里捞沙蚬,从没有谁人捞的沙蚬数量能超得过她的,明天她去捞一些来。我答:不用如此麻烦了,我只是说说而已。晚上宿在朋友家里,天热,乡下的蚊子又多,原本点了蚊香的,但不知怎的自个儿熄灭了,天微亮我就起来了。朋友的爸妈起得更是早,见我走出来,问我怎的不多睡一会儿,我说天热睡不着,他们就很有些不好意思,说应该拿一把风扇给我的。然后忙活一些琐事,打扫院子,弄猪食、鸭食、鸡食,提着一家人昨夜换下的成桶的衣服去外面溪里浣洗,等等,而我就在院子里闲呆。而后,我看见朋友妈妈提着个小水桶和一个篓箕走进来,把桶里的东西倒进院子里一个脸盆里,“咯咯”的响,我过去一看,是田螺,我说:“你还真是去捞田螺了?我只是说说而已,不必这么麻烦的。”她说反正起得早,去捞一下田螺也没什么关系。她说田螺刚捞上来,要先养两天,洗净田螺的泥后就可炒吃了。她说她鱼塘里的田螺非常漂亮,比外面卖的好很多,肉很嫩,通常吃田螺的时候会吃出许多小田螺仔,但她鱼塘里的不会。午饭之后不多久,朋友妈妈从外面回来,提着一个大水桶,我看去,那是半桶的沙蚬,其中还间或有几只不大的河蚌,加起来都有十几二十斤重吧!我小时候也下河捞过沙蚬,但我所捞过的全部加起来也可能不及她这一半多。我说,这么多,吃得完吗?她说拿来煮汤,当凉茶喝,一餐肯定是吃不完的了,可以吃几餐嘛。我问这捞了多久,她说两点钟出门的,现在四点不到,也就是一个多小时。我说这个速度太夸张了吧,一个多小时怎么可能捞这么多?她说她知道什么地方的沙蚬多,她用篓箕一篓箕一篓箕的猛捞,然后从篓箕中捞起的泥沙中拣出沙蚬装桶里。朋友一家人都说:以前和她一块去捞过沙蚬,他们拣沙蚬出来的速度远远不及她用篓箕打捞的速度。

?

第二天傍晚,朋友妈妈找来钳子把田螺的尾壳剪碎,晚上就吃到了很多年没有吃过的金不换炒田螺了,还有金不换煮的沙蚬汤。都是用农家的大锅灶煮的,这种灶城市里是见不到的,在厨房里砌了个双锅的大灶,锅的直径有一米多。灶堂烧柴草,火很旺,煮出来的东西跟用煤和煤气煮出来的比,味道要好很多,很多农村里的老人都会说,吃不惯烧煤或者煤气煮出的东西,必定要用柴火煮食才吃得有味道。田螺装了两大盘,炒得很鲜嫩,外观色泽都比外面小吃店炒得靓很多,因为这个田螺的外壳都是淡淡绿色的,半透明状,真是美味无比,加上金不换的浓郁香味,这不是外面的小食店所能吃到的。沙蚬汤用一个比洗脸盆那么大的盆盛着,而这还只是煮了她捞回来的沙蚬的三分之一还不到,剩下的说是留作第二天继续煮。它们的做法都差不多,先是生油锅,把剁碎的大蒜、姜、少许辣椒和金不换,先入油锅里炒炸,出浓郁的香味后,把田螺放进去生旺火爆炒,并添以其它各种佐料,熟后舀起装盘即是了。而沙蚬同样是经爆炒之后,加以大量的水煮汤,沸后即成了,汤色乳白,带有淡淡的沙蚬特有的贝类腥味,但更多的是清甜可口,我们那边好多人家都有夏天煮沙蚬汤吃的习惯,因为性凉降火。朋友妈妈说,这几年的夏天,她都能在自家鱼塘里捞到几百斤田螺,去河里捞到几百斤沙蚬,拿去市场上卖,卖三块五毛钱一斤,仅靠这个,她一个夏天就能挣到上千块钱呢。路边青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cengtaa.com/zzsjbxx/7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