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M访谈梁铨做一个放松的人
拼多多运营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nvrenjkw.com/nxzx/4012.html 九层塔⑤:相似的结果,不同的路径 参展艺术家梁铨 梁铨近照 梁铨 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广东中山,年赴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学习,年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工作和生活于深圳。 梁铨是中国最早将传统水墨结合抽象表达的艺术家之一,构建了东西方美学语言贯通却相互区别的个人表达。写实和写意的思考用细碎的言语辩白,在形与无形之间重建秩序,细节的极致调和以至“空”的境界。水墨轻重有序的晕染,形的消融,真实被层层措置与堆叠的细节阐释,以一种近乎消失的方式置于现实中再次显现,空白意味着无限。表达上的让步和不明确指向,用不对抗不强加的态度应对瞬息万变,梁铨以其最具代表性的水墨拼贴,铺开淡然悠远的禅意。 九层塔⑤“相似的结果,不同的路径”,梁铨作品展区 访谈手记 在九层塔第五个项目——“相似的结果,不同的路径”中,艺术家梁铨带来了2组重新组合的作品:《空山不见人》与《十分江南》。新的名字强调了新的理解,展现了梁铨对于东方美学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作品在强烈的江南文人气息笼罩中亦透出现代主义的光晕。本篇专访围绕“抽象”,通过对东西方地缘文化的发掘与回应,探讨多元文化的影响在艺术家创作中所衍生出的可能性,窥探艺术家虚空且纯粹的精神境界中的艺术思辨与其背后的人生哲学。 本文系“九层塔:空间与视觉的魔术⑤:相似的结果,不同的路径”艺术家梁铨的专访,访谈由坪山美术馆于文佳完成,发表前经过受访者审校。 专访 无关跨界,我只想做到更好 PAM:在接到九层塔展览邀请的时候,对展览有着怎样的预期? 梁铨:我很高兴,因为这是深圳官方美术馆首次举办以抽象为主题的展览,感觉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在比较正式的非盈利的机构里参与做一个这样的展览。 PAM:在服务于大众的公益性美术馆和服务于藏家群体的盈利性画廊机构做展览有什么不同? 梁铨:对于我来讲它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对待每个展览我都会拿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不会因为人群的差异而在作品上区别对待。作为艺术家来说,当然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我的作品,但喜欢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收藏,从作品中能感受到以前所不了解的东西,甚至有所提高,在之后看到一面墙,一部车都有新的审美理解,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审美情趣,那艺术家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因为我们是专业从业者,希望把自己认为专业的知识和思想表达、传播出去。 PAM:面对如今不断更迭的媒介载体,人们希望艺术能够实现跨界或者破圈,相比之下,这次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的协同创作方式算是另一种形式的跨界吗? 梁铨:每个人对于“界”的理解是不同的,建筑师用他的专业性来理解艺术,这场展览中建筑师也是艺术家,这是一种新鲜的想法。在外人看来可能是跨界,我觉得他只是在做他喜欢的事情。跨不跨界对我来说不是主要的,我在意如何把自己做到更好,今天比昨天向前推进一点,用所有能找到的能掌控的方式向前推进,有些人认为跨界是种方式。 PAM:有人建议让建筑师来做艺术品,艺术家来做空间,互换角色才可称为跨界,您是怎么理解的? 梁铨:这只是一种新鲜的想法,艺术中没有限制。在有一定限制的条件下,比如经费、空间、时间等等,目前这种方式也是很好的方式。跨界很有趣,让艺术家设计房子也很有趣,但是只是有趣而已,至于实验成不成功是另一回事,艺术家和建筑师对三维空间的掌控是不一样的。艺术家更偏重审美和概念性,设计师考虑更多的是实用性,艺术家在二维空间上的把控会更游刃有余,但是换成三维空间,需要每个角度展开考虑就会有例如比例等等问题。但是建筑师在三维空间的把控会更加合理。所以跨不跨界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不是一跨界就好,不跨界就不好。 需要一些新的思考角度,就像岭南画派当时跨界就是用的英国的水彩颜料,它也是种跨界。包括海派的一些艺术家也是用夕阳红等颜料,出现了一些新的效果,这个我们可以说是跨界,但是他只是想把他的事情做的更好而已。 但这次的展览还是很吸引人的,因为有三方一起努力,而且每一方都有自己的观察视角和专业水准,所以它会比我们通常在其他博物馆、美术馆或画廊的展览更有趣味。 PAM:此次展览的建筑师张永和将展览空间设计定义为另一种形式的“物质性”建造,和绘画相比,它从不同维度构建了一个和观者的互动关系,您如何评价这次张永和老师的作品? 梁铨:张永和老师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cengtaa.com/zzslhjb/12156.html
- 上一篇文章: ldquo明明知道的地方,发完朋友圈
- 下一篇文章: 人民的美术,还是另类精英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