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勒是一种药食两用的芳香植物,新鲜和干燥的叶片可以用来调味,嫩茎叶可以用来做沙拉,或炒食、作汤。罗勒植株较小,颜色碧绿,芳香四溢。罗勒起源于中国,北魏《齐民要术》就有栽培和加工方法的记载。罗勒在亚洲、非洲的温暖地带有广泛分布,中国的河南、安徽等省栽培较多。在欧美,罗勒是一种常用的香辛调味的蔬菜。罗勒富含维生素A及钾、钙等,还有丁香油酚、丁香油酚甲醚和桂皮香甲酯等挥发性芳香油及天然樟素等。罗勒还可以制成香草油、香草醋。罗勒味辛,性温,可调中消食、祛恶气、消水气、疗龈腐。

北京地区栽培较多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毛罗勒,又名矮糠、九层塔,在河南等地区也称为荆芥,芳香味清爽;另一种是甜罗勒,芳香味浓郁厚重,多在西餐馆中应用。

▲毛罗勒花序

▲甜罗勒

近几年,罗勒霜霉病给罗勒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和损失,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介绍一下该病害的发病症状、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

发病症状

罗勒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

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形成轻微黄化褪绿斑(图1、2),然后病斑中央形成多个灰褐色坏死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灰褐色至黑褐色大斑,斑点略凹陷。

▲图1、毛罗勒叶片正面受害状

▲图2、甜罗勒叶片正面受害状

严重时,病斑会连片形成大片黑褐色坏死斑,直至变黑干枯(图3)。

▲图3、毛罗勒霜霉病害受害群体

湿度大时,叶片正面和背面会长出稀疏的灰黑色霜状霉层(图4、5);随着病情加重,霉层会加厚。病叶后期易脱落。

▲图4、毛罗勒叶背受害状

▲图5、甜罗勒叶背受害状

毛罗勒较甜罗勒更易出现坏死病斑。甜罗勒发病初期的黄化症状比毛罗勒更明显。毛罗勒叶片正面霉层一般比背面霉层稀疏,而甜罗勒叶片正面和背面的霉层密度比较接近。病叶中部和前端较叶片基部更容易出现受害状。防治措施1种子处理

 

国外研究表明,罗勒霜霉病的病原菌可通过种子传播,用65℃的热空气处理10分钟可以显著降低带菌种子的发病率。

药剂拌种效果较好,可用登记防治向日葵霜霉病的药剂g/L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药剂和种子的质量比为1∶(~)〕和35g/L精甲·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药剂和种子的质量比1∶(~)〕。

也可以考虑使用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或31%噁酮·氟噻唑悬浮剂拌种处理,药剂和种子的质量比1∶(~)。初次拌种处理前应先少量进行安全性试验,避免发生药害。

2育苗移栽

有条件的罗勒种植基地可采用育苗移栽。定植前剔除病苗、弱苗,然后用含孢子万个/g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2倍液,或.5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倍液等整株喷雾预防。

3轮作倒茬

尽量避免单种罗勒或者多种罗勒重茬栽培,也应避免与彩叶草、茴藿香、迷迭香、丹参、荆芥、风轮草等其他唇形科作物混种或者连作,建议与非唇形科作物轮作。

4清洁田园

及时清理罗勒植株病残体,并铲除田间和棚室周边的各种杂草,尤其是唇形科杂草。

5棚室消毒

罗勒播种前或者定植前,可用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倍液对育苗棚室和生产棚室进行全面喷雾消毒。喷雾时要均匀细致地喷施棚膜、棚架、地面、墙壁和窗台等,确保药液覆盖整个棚室内表面。

6农业防治

合理密植,防止田间郁闭。宜采用滴灌,避免喷灌。均衡施肥,不宜偏施氮肥,以防罗勒植株徒长、倒伏。棚室湿度控制在70%以下防控效果较好,尤其注意避免叶片结露。

7药剂防治

目前我国暂无登记防治罗勒病虫害的药剂。据笔者进行的温室小区试验表明,用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倍液或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若临近收获期开始发病,应去除病叶,尽快收获;若在植株幼小时开始发病,应尽快去除病株或病叶,并带离生产田进行无害处理,然后施药。

应注意均匀喷雾,叶片的上部和下部都要喷到,有条件的种植基地宜采用常温烟雾施药机施药,有利于药液均匀、全面到达靶标部位。为保证防效,应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并注意轮换用药。

来源:本文摘自《中国蔬菜》文章“罗勒霜霉病的识别与防治”。作者:胡彬刁永朝黄中乔李云龙孙海王胤曹金娟郑建秋,单位: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蔬菜(ID:zgsc)

欢迎添加菜粉专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cengtaa.com/zzsycjb/7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