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古锁推车形煞坏,非典蔓延速度快;

风闸效应气受阻,淘大花园须淘汰。

近日收到香港新报主任编辑黄永盛先生寄来的年3月16日香港新报,报上登有我和我学生写的文章——题目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并要求我对当前有关“非典”的热门题材,给香港同胞“指点迷津”。我似乎有点受宠若惊!但出于本人直言的个性,在此对争议较大的淘大花园爆发“非典”事件的有关风水科学问题提点不成熟的看法,提得不对,请专家们指正。

上星期我在广州电台《环境家居面面观》节目中讲到9.11事件正因为双子星楼的建筑在风水科学上犯了“天斩煞”的错误,加速了大楼的覆灭,听众朋友听了很兴奋,纷纷来函,对我表示祝贺,他们说你给我们上了科学风水课,揭示了建筑风水之谜。无独有偶,刚讲完了“天斩煞”(狭管效应),又来了“风闸煞”(风闸效应)。

一、风闸效应是元凶

据报道,香港淘大花园E座爆发大规模“非典”,33层高楼,个单元中,有多名“淘大”居民感染,40名居民死亡,这个损失是很严重的。有人说淘大花园楼中有鬼怪,我认为鬼是没有的,怪却是有。因科学风水讲“气囿于形”,有什么“形”,就有什么“气”,淘大花园E座发生“非典”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犯了风水病的怪形错误。

香港建筑学家4日公布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传播原因之一,是因为楼与楼之间形成的“风闸效应”。带病毒的水珠被风闸困在狭窄的天井内,再配合烟囱效应,造成很严重后果,必须赶快采取补救措施。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3位教授就3月底“淘大”爆发的“非典”疫情事件,循其独特环境进行了约1个月的研究。他们在实验室内制造了不少虚拟模型,利用超级计算机分析该模型上的有关资料,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得出淘大花园出现了一种“风闸效应”的情况,由此加强了病毒的传播。(我认为在闭塞的电梯中传播疾病的机会亦多)

研究报告指出,由于“淘大”E座和F座之间的狭窄距离,加上刮东南偏东风,导致2座楼宇之间产生大约每秒3至5米的快速气流,并急速地掠过E、F座之间,形成了一堵风墙造成“风闸效应”,反而无形间封拦了E座7号和8号室之间仅1米半的天井,使到天井内空气的流动非常缓慢,这样,排放至天井中的细微的水珠如果含有病毒,便会徘徊不散,增加了进入其它楼层的机会(见图1)。

研究报告同时指出,“淘大”事件是一个特殊情况,如果不是该处的一处水渠出现损坏、有带毒病人的到访,再加上“风闸效应”,便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感染事件。针对楼宇设计上的原因,研究人员邹经宇教授说,除了淘大花园之外,香港还有不少楼宇的天井设计与此雷同。为此,中大研究提出改善方法,即在天井出口附近的适当位置安装“定风板”,从

而改变天井出口处气流压力分布,以便把部分风力引进大厦天井内,消除“风闸效应”,改善天井内通风情况。专家指出,以淘大花园为例,只要排污管有经常维修,改进“U”型聚水器,再在2、8、11、14、17楼各层安装“定风板”,便能够改善目前的情况。

二、用“太极效应”消除“风闸效应”

——用“太极风车”代替“定风板”

香港建筑专家用“定风板”消除“风闸效应”,我们认为这是科学试验,有可取之处,风水上称为“见风驶舵法”,恰似渔民出海,定风板就是“风帆”,对风有一定的导引作用。在但同时会带来风水上的和谐问题:影响采光,增加光污染,有“风煞”和“木煞”,有阴阳指向,对向阳方问题不大,而对向阴方就有弊,且定风板安装后,将产生应力乃是弊端。

笔者是研究易学风水的,易经里面有“动极生阳”之理,宇宙万物是遵循螺旋气场运动的规律,淘大花园E座天井投影是古锁形(呈U形),在传统风水学上,这类建筑又叫“推车房”,是非常避忌的,它犯了风水学的“阴煞“之忌,所以必须通过“动”来改变此阴静状况,我们根据易经风水学原理提出用“太极效应”消除“风闸效应”,用“太极风车”代替“定风板”,具体是在2、8、11、14、17楼天井中间安置几个1米左右的太极风车(图5),特意向外突出一部分(以第7、8座楼边角联机为中轴线,轮叶水平装置,利于向上走风)将自然风引进到天井,很好地达到空气流通的目的,从而使阴变阳,使静风、死风变成动风,在底下再按绿色兵法为原理,修建太极花坛(图4),栽种可以净化空气的花草,如薄荷、九层塔、山桔、辣椒、侧柏、柠檬桉(可矮化)、白千层(可矮化)、和赶蚊蝇的悬铃花、西红柿、牡荆等,建设化阴为阳,化静为动,化死为活的和谐气场,见图2。香港的同胞们,我们不是行家,仅献上一颗颗炽热的心,与你们风雨同舟,忧戚与共,我们这些不成熟的拙见,仅供香港建筑学的专家参考。

注:若想了解更多的《植物风水》知识,可参看李德雄教授的著作——《木经》系列丛书和即将出版的《木经》一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cengtaa.com/zzslhjb/7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