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Sorry这份食粮我就是想让你服气
一 每一个地方都有它代表的菜系 而每一道菜系都代表着每一个地方的个性 想要了解一个地方,就要去吃当地的食物 无论咸甜苦辣,尝过一遍 你便知道食物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是分不开的 ▽ 四川 就像吃四川菜 你可能会联想到 当地的辣妹子人情 上海 吃上海菜 就好像面对着 以为窈窕淑女 精致和特立独行 台湾の美食 而台湾菜呢? 丰富多样又多元变化 凭什么这么说? 你不信,那就让我带你转转台湾 都有哪些经典菜系和小吃吧 Go! 我们都知道台湾菜 口味清淡,菜品精致 主料以海鲜为主 融会了闽菜、粤菜及客家菜的烹调手法 先后经过荷兰、日本的文化影响 再结合台湾的物产及当地食俗 发展起来的一种菜肴 然而知识浅薄的我 只能介绍给大家台湾较经典的三样台湾菜和十道经典名小吃: // 菜脯(萝卜干) 源自闽南发音,是台湾乡土名菜之一。将菜脯配以特选大葱及鸡蛋烘焙而成。做法简单,但却能体现菜脯、大葱、鸡蛋的甘甜清香,外酥内嫩,是道极具台湾淳朴气息的烘蛋料理。 // 花生猪脚 卤,采用多种中药材、酱油、米酒等调料长时间炖煮,是台湾特有烹调技法。顾名思义,将花生、猪脚、酱油及特配中药材以小火慢炖,长时间炖煮后皮肉香滑且富有弹性,花生吸取炖煮精华香而入味。 // 三杯鸡 三杯鸡是台湾的代表菜式,何谓三杯鸡即一杯酱油膏、一杯米酒、一杯黑麻油。最特别之处是此道菜还加入了一种台湾特有的香料——九层塔。香嫩的鸡肉,味重的调料,清香的九层塔,无不让人垂涎欲滴。 看的还不过瘾那来一起看看十大台湾小吃呗▼ 大肠包小肠 大肠包小肠是台湾相当普遍的小吃 炭火烧烤的大肠外皮微酥 肉馅米粒饱满 夹上风味绝佳的香肠 铺上酸菜、小黄瓜、姜片 与菜脯蛋等小菜 一口咬下肉汁四溢,满嘴的美味 东海夜市就能找到 ▼ 鼎边锉 许多人到基隆 都想一尝鼎边锉的口味 日本NHK独家专访 特地来基隆摄影专辑其制作过程 鼎边锉是福州小吃 在福州人家里这算是家常小吃 ▼ 蚵仔煎 台湾小吃销售排行榜第一名 因偶像剧《转角遇到爱》被两岸粉丝追捧 如今从台湾头走到台湾尾 每到一地都可寻到蚵仔煎的芳影 一颗颗圆润饱满的蚵仔撒在铁板上滋滋作响 浇上稀薄的太白粉浆后 再搭配几片青菜和一个土鸡蛋 最后画龙点睛将酸酸甜甜的特制酱 淋在刚离开炉火的蚵仔煎上 扑哧四溢的香气中 顿时迎来一阵噼噼啪啪的美美响声 ▼ 阿宗面线 阿宗面线这家面线创立于年 卖的是大肠面线 加一些符合自己口味的辣椒、蒜泥或乌醋 这小小的面线有人叫它面线糊 意谓面线如浆糊般黏稠 而且配料和面线都和在同一锅里 面线里加了鲜蚵,叫蚵仔面线 若以大肠为浇头,则称大肠面线 ▼ 甜不辣 有50多年历史的赛门甜不辣 一直安稳地坐在台湾本地小吃 甜不辣的第一位的交椅上 不光是因为它的年头长 更重要的是这种风味独特的小吃 充满了变化与想像 赛门甜不辣的招牌来自70年代 风靡台湾的国外电视剧《七海游侠》 其中的男主角名叫赛门·邓普拉 由于“邓普拉”与“甜不辣”的发音接近 才有了这么一个有趣的店号 ▼ 棺材板 棺材板为赤崁食堂创始人 许一六先生所研发改良的美食 赤崁食堂最初以鸡肝和蕃茄酱夹在吐司中 称为鸡肝板 许一六先生在尝过后 将其改良以厚片吐司炸酥挖空 填入牛奶面糊、鸡肉、马铃薯 青豆仁、虾仁、花枝将挖去的面包皮盖上 棺材板即完成 由于食客戏称其形状似棺材 因此老板以此命名为棺材板 颇具有恐怖气息的名字 ▼ 彰化肉 彰化肉圆的主要材料是特选番薯粉(清明节后产制) 上等猪肉、香菇、蛋黄、冬虾、竹笋配葱玉桂香料 经过配制炊蒸 即是圆形表皮润泽富弹性的半成品 吃起来感觉皮脆馅香,味道可口 ▼ 姜母鸭 这是80年代后期在台湾流行起来的进补小食 将台湾特产的红面番鸭煮熟 取鸭肉和老姜(也被称做姜母) 搭配上胡麻油、米酒、中药的药材包 好似鸭汤火锅一般 ▼ 牛肉面 牛肉汤香醇、鲜腴、净清 不带一丝其他作料味 (如豆瓣、花椒、肉桂、沙茶、番茄、酱油) 吃面时欲极尽酣畅淋漓 不必顾及别人眼神 只需全心大口呼噜吃面 ▼ 生炒花枝 仅凭“生炒花枝”这个美名 就当先品为快 “花枝”是由主料鱿鱼 配以各类竹笋、胡萝卜熬制而成的 一口咬下去,会感觉到鲜美汤汁溢出 而滑韧的花枝口感更是一绝 ———— 除此之外,琳琅满目的台湾小吃还有这些: 虱目鱼肚粥、炒米粉、大饼包小饼、万峦猪脚 台南但仔面、润饼、烧仙草、筒仔米糕、花枝羹 鱼酥羹、肉羹、猪血糕、东山鸭头、肉圆、卤肉饭 波霸奶茶、布丁豆花等,药炖排骨、药炖土虱 都是台湾风味独特的名食小吃 我就知道这些了 我只想知道你们还知道哪些我不知道的台湾小吃呢? // 图文 Venus 编辑 猪女侠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cengtaa.com/zzslhjb/791.html
- 上一篇文章: 吃蛤蜊吐沙没有吐干净,很牙碜,这几招要学
- 下一篇文章: 你吃对了吗34省市每个省都有一道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