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塔不倒之谜应县木塔系列之二
北京手足癣中医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604561.html 应县木塔纯木结构却屹立千年不倒,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我国一大批研究中华古建筑文化的专家学者就对应县木塔的千年不倒之谜进行了潜心的研究和探索。 我们来看一下应县木塔的整体结构。应县木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由塔刹、塔身、塔基三部分组成。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都夹设平座层(暗层)。 所以实际应县木塔是一座九层塔。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所以塔外观看起来是六层屋檐。 应县木塔应县木塔的结构形式属于中国传统木构中的早期殿堂形式。著名建筑学家陈明达先生指出,这种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每座建筑的全部结构,按水平方向划分为多个结构层,逐层制作安装;每一个结构层都是一个整体结构;各结构层的中心可以做成空筒。 也就是说:应县木塔是由五层塔身、四层平座层、和一层屋盖叠合而成。 32根柱子的排列(引用研究所图片)在应县木塔的十层重叠结构中,除屋顶外,其他各层基本上都是采用同一种组合方式,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檐有24根木柱,内槽有8根(柱子排列见上图)。 在平座结构层内,采用地栿、普拍枋、阑额、梁、坊等纵向横向连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大大增强了木塔的抗倒伏性能。 阑额、乳栿(引用研究所图片)在立面上,木塔各层之间的连接又采用了十分科学的叉柱造,就是把上层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下层柱上的斗拱之内(见下图柱子)。但是向内退半个柱径,逐层插立,从而造成逐层内收的效果,不仅减少了用料而且增加了稳固性。 其次,塔身底层的内槽和外檐角柱都用双柱,并砌1在1米厚的土坯墙内,墙的下部是砖砌裙墙,裙墙和土坯墙的交接处,有木板防潮层,转角增设一柱,增加了构架的稳定性。 单个结构层(引用网络图片)另外木塔在设计上,大量的使用了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被称为“古代建筑的斗拱博物馆”。难怪古人会留下:“远观擎天柱,近视百尺莲”的绝妙佳句。 斗拱结构是应县木塔的灵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栱,栱与栱之间垫的木块叫斗,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 斗拱在中国古代建筑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它位于柱和梁之间,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子传到地基,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二:它向外出挑,可以使建筑物出檐更为深远,造型更加美观。 斗拱模型由于斗拱之间都不是刚性的连接,所以在受到大风、地震等作用时,木材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从而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不会被损坏。除此之外,木塔内槽外檐的平座斗拱与梁坊等组成的结构层,使内外两圈结合成一个刚性整体。 这种科学的双套筒框架结构的刚性和榫卯斗拱结构的柔性结合,组成了完整而又坚固的建筑结构,有效提高了塔身抗弯和抗震的能力,从而造就了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的稳固性。 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双层套筒式结构的原理,是许许多多专家学者多年来的辛苦研究得出的结论。我们现在终于明白它屹立千年而不倒之谜了。那么现如今它老人家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呢?我们后面再进一步探讨。 文章部分图片采用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定配合删除,谢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cengtaa.com/zzsycjb/12737.html
- 上一篇文章: 玉青泉过年我太南了那是因为你没有这份渡劫指南
- 下一篇文章: 农村这野草民间称它九层塔,有着茴香的